善繕
家,是避風港;而擁有一個安全又安心的家,是每一個人理所當然的基本需求,但是對許多弱勢家庭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得的事情。他們無力改善居住環境,只得長期住在破舊失修的老屋,難以遮風擋雨,常有蟲鼠侵入,甚至有隨時傾倒之虞,著實令人憂心與不捨。
三十年的營造工程生涯,建造了許多無障礙校園,回首過去用心參與的每一個建案,如今都已經成為身心障礙學生友善的學習環境,讓我感到很欣慰。年輕時督建無障礙設施有所得,靠勞力付出掙家計,現在修繕房屋完全是義務付出,沒有收入卻感到身心靈更富足,也找到自我核心的價值;我參加根基修繕團的修繕志工,出錢出力手心向下,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動了很多人,也使社會充滿了愛和溫暖。
九月中秋節,是一個月圓人團圓的日子,我們幫助弱勢家庭修繕送暖的腳步仍不停歇,依舊努力貢獻自身力量,希望讓弱勢家庭能有一個遮風避雨、安身立命的家。
獨居在新北市瑞芳區的阿壽伯,今年八十八歲。近百年的老厝四處腐蝕、破舊不堪、逢雨即漏,加上兩次颱風的摧殘,造成臥室房頂破損坍塌,他只好睡在客廳的行軍床上;此外,屋內多處門窗和燈具毀損,電線外露,熱水器老舊不堪使用,阿壽伯的居住安全與品質堪慮。
他唯一的收入,是每個月七千多元的老農津貼,若扣除掉慢性病藥費及生活所需,阿壽伯毫無能力修復祖厝。經里長提報根基修繕團評估之後,決定為老屋規畫修繕。
中秋前一個禮拜的星期六,我和團長黃大哥進入他年久失修的古厝內,細心地為阿壽伯量好屋內鋼骨與輕鋼架的尺寸,在一樣一樣的用心記下,好方便回去計算及裁製建材;而團長則忙著搬大家捐贈的米糧、衣物與全新電熱水器至阿壽伯的家中。
星期日,混凝土預拌車像一隻龐然大物,停在窄瘦的巷口之外。由於空間狹小,大家忙不迭地將獨輪推車送進送出,才將地基灌漿完畢。
中秋節上午,考量老厝後半面牆是傳統的土埆厝,所以我們用古蹟修復的心態施做,在外牆抹上柔性的石灰,並保留木框老窗的原汁風味。
下午時分,我們以木材做為屋頂的橫梁,鋪上防水材料以後,再將拆下的舊屋瓦鋪放回去,至於毀損的屋瓦,則用銀灰色的仿古鋼瓦取代,保留了古厝的外觀。
第二天,我與團長送來連日趕工完成的鋼骨與輕鋼架,先卸下多根厚實鋼骨作為梁柱的基礎,架上裁製好的輕鋼架,讓傳統及現代感兼具。
第三天,鑒於阿壽伯平日用瓦斯燒熱水,再提去浴室盥洗,我們幫他多拉條電線,然後在浴室裝設全新電熱水器,讓阿壽伯使用起來更加便利。
九月底,他入住新屋。志工一早就準備餐具日用品、棉被,桌椅,湯圓,水果,糖果替阿壽伯歡喜來入厝,祝福他平安吉祥。里長、鄰居、親朋好友也都到場全程見證、參與和逗熱鬧。
阿壽伯致詞時表示:「原本只想請根基幫忙蓋一個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就好,沒有想到修繕團蓋得非常堅固與周到,讓我極為感動–『根基修繕團』感恩,有你真好!」
每一個修繕主,都有著使人動容、心疼的故事,能夠與志工們一起幫助弱勢家庭,不僅享受當志工的樂趣,更能夠感受自己比別人幸運。透過修繕、讓愛蔓延,將善念化成行動付諸社會,在社會中形成良善的力量,給弱勢最溫馨而實質的幫助,這是一種「善的循環」。
每一次修繕案,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弱勢家庭真誠感恩之意,內心感動之餘,義務付出營造工程專長、讓老屋重新綻放光采,改善居家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生命的價值在於活出那份光和熱,秉持助人的善念,為弱勢帶來改變的力量,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做對的事,人生更精采」、「把事做對,人生更快樂」,一路走來,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