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獼猴宣導

民眾投稿

台灣獼猴宣導

周志和
發布

 

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這裡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特有種:它因時間、地理、生態等因素,造成其分佈局限於某一特定區域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現的物種。在台北郊山較常看到的地方,像陽明山下七股(註1)附近、天母水管路步道沿線、文山區山區等。

註1:1717 皇家客運的下七股站 陽明山國家公園

台灣獼猴一度是保育類動物,也由於幾乎消失的雲豹和狩獵的式微,少了這些天敵之後,過度繁殖和都市的擴張造成活動空間的重疊,以及「人類的餵食」而形成生態上的失衡,在這些因素下,人猴衝突的事件不斷傳出,並且在農作物的損失也難以控制。雖然在 2018 年 6 月正式將台灣獼猴移出保育類名單,但政府在基於野生動物保護下的考慮,希望透過較合理化的處理,像輔助設置電網、報備捕獵等措施來做妥善處置。

台北動保處委自然步道協會在天母水管路步道和陽明山下七股的獼猴宣導活動宣傳口號是:「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後來再加上「不直視」「食物不外露」。其中「不干擾」簡單的說就是當你在步道上遇到時,各走各的;「不直視」是因為對野生動物直視有挑釁的意味。有關於「食物不外露」這點要特別說明一下,是因為這些猴子們大致都已經知道人類的手提塑膠帶中、甚至背包中有他們口中的美食,因人類吃的東西味道太豐富了。其實人類的食物中有太多的添加物、還有改良的超甜水果,野生動物一但吃上了癮,那是很難回頭的,這樣不僅對他們的身體不好之外,也會喪失了野外覓食的動機。

在天母水管路步道的獼猴宣導行之有年,以目前的人、猴互動情況看來非常友善, 群眾們幾乎都非常清楚及配合宣導中所說的三不加二。但是今年夏天在陽明山下七股的首發宣導中發現看來這裡的「人類餵食」是存在積習已久的老問題,從照片一可以看出這裡的獼猴已不畏懼來往的車輛和路人,這些所謂擔心猴子没得吃會餓死的善心人士,從台北專程開車到這裡的路邊丟包,但這些族群的生活圈是在往台北方向的這一邊,於是就走到對面去撕開裝食物的塑膠袋,抱著食物回到另一邊,有的乾脆就坐在路中央吃起來,當時有做驅離,以避免造成交通上的困擾及危險。

再來是照片二,它的位置在下七股往花藝村的路邊草地上,整袋的的餵食物散開來,裡面竟然有速食麵、麵包、不明水果、餅乾…等,可能是雨水泡過,整堆爛爛的非常噁心,看來連猴子都不吃,於是順手撿拾乾淨打包帶下山,以避再造成環境二次的污染。還有當天是騎機車上來的,一些較大的猴子竟然爬上我停放的機車在尋找他們眼中的塑膠袋和包包。

雖然陽明山國家公園也在獼猴經常出没及人類丟包的地方都有掛上紅紅的宣導大布條及監視攝影器材,可是丟包還是依然不斷,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官網有提到依《國家公園法》第 13 條第 8 項及《陽明山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的第 7 條規定,放生、棄養、餵食野生動物或擅自餵食遊蕩動物等情事,處以新台幣 3000 元的罰鍰。在此建議當局提高罰則、增加監視器,同時加強有法律執行權的警察巡邏,杜絶這樣錯誤觀念且不法行為的民眾,以避免帶來像高雄柴山日益嚴重的獼猴事件。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