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音樂老師李俋利:讓孩子對生活、生命產生各種不同的期待才重要!

音樂故事

音樂老師李俋利:讓孩子對生活、生命產生各種不同的期待才重要!

發布
share-line
指揮老師

 

(文/余柏翰)
善耕365音樂計劃中,我們與許多熱血的種子老師結合,每位老師都有對於音樂教育不同的理念。李俋利老師,雖是非科班出身的年輕指揮家,透過鄭為之老師的引薦(延伸閱讀:傳遞瘋狂熱愛的追夢態度–鄭為之老師),認識了善耕365音樂計劃,也成為了其中一份子,帶給孩子們學習享受合唱快樂的同時,李老師更用自己獨到的方式,教導這些學生們如何去「感受」音樂文化。

 

不僅僅是學習音樂專業技巧,音樂之外的種種也十分重要

 

談到參與音樂計劃所遇過難忘的回憶,李俋利老師說,即便學生的組成都不一樣,但他們的進步往往讓人訝異。「我也曾帶過幾位智能不足、患有躁鬱症的孩子,但我驚訝的是,他們對於活動的認同度非常高,智能不足的孩子為了更深度地參與活動,會請同學幫忙;有躁鬱症的同學能夠安靜地參與課程,透過參與合唱團達到合作、互動的結果,絕是超乎音樂專業教育、意料之外的收穫。」

除了指導專業音樂知識外,在教育學生的方面,李俋利老師有幾個堅持的理念:除了教導學生基本常識專業認知,例如看譜、了解並尋找音準之外,學習團隊合作、學習服從、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培養耐心不放棄的精神也是李老師不斷強調且要求的,對此李老師認為「身為教育者,反而在非音樂教育的方向上,才是我自己最重視的,我也不是科班出身的正統指揮,但在我自己的學習路上,我感受到勇於嘗試、培養音樂成為興趣,對於生活、生命產生各種不同的期待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翻轉偏鄉孩童生活,「文化刺激與包容」是努力的方向

我們常常說,偏鄉校園不一定缺乏資源,但也許缺乏生活動力與文化刺激,對於這樣的狀態李俋利老師有自己的見解,以李老師所指導的兩間學校─三間國小、王公國小為例,李老師表示:「三間國小在台東,學生幾乎都是原住民,以阿美族居多,在原住民文化深刻的影響下,學生們接觸音樂是再適合不過的,但因為對外文化的接觸較少,所以我讓三間國小的學生嘗試各種不同文化的歌謠,英文、日文或是其他外語,給他們其他國家的文化刺激;王公國小就不同了,這裏位於高雄林園區,雖然比較接近屏東,家庭背景也以勞工、外籍配偶的小孩為主要組成,與三間國小的孩子背景非常不同,但因為靠近高雄市這樣的大都市,相較起來外語能力的基礎較好,所以我反過來讓他們去接觸原住民古謠等音樂,提升他們對於音樂中文化性的了解。」

 

李俋利老師認為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包容,必須讓這些小朋友不斷耳濡目染,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從而找到生活的另一種動力與興趣。與指導長濱國中加走灣少年合唱團的鄭為之老師一樣,李老師認為原住民文化下的音樂藝術十分迷人,能用怎樣的方式提升它的廣度與實質上的文化延續,也是在教育這些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努力的方向,透過多元文化的介紹與了解,李俋利老師希望這些孩子未來都能是文化的傳承與推廣者。

 

音樂計劃目前的成果難能可貴,期許未來能走上世界的舞台

談到目前參與善耕音樂計劃至今的感受,李俋利老師對於目前計劃所取得的成果感到難能可貴,雖然自己尚未思考到音樂計劃還能有怎樣的未來性,但能夠繼續延續現在的方式並且持續改變更多學生,也許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李老師說:「我跟鄭為之老師都會帶領我們的孩子們聯合演出,讓學生們互相學習、交流,前面有說到,指揮合唱團的工作並不是只有教育專業的音樂技巧、知能,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們學會對於音樂的感受力,去學著了解這些音樂創作者如何透過這種藝術方式傳遞他們的理念與想法,而未來,他們也許能做到一樣的事情,讓音樂成為生活中學習的一個方式,這是一輩子的禮物。」

 

對於計劃的未來性,很多學校、單位認為參與比賽,才是合唱團生存下去的方式,但李俋利老師不這麼認為,也因此認同善耕「不挑學生、不競賽分優劣」的理念,不過在自己所指導的學生中,李老師感受到原住民在音樂表演上的確擁有優勢,也許未來有機會讓孩子們走上國際,像台灣知名的「原聲合唱團」一樣,把握更多被看見的機會,這可能是音樂計劃的另一個未來也說不定。

執行多年的音樂計劃,善耕365接觸了數量可觀的種子老師,每一位都用自己的方式透過音樂、透過自己的理念與學生對話,希望能帶給學生一輩子難忘的重要課題,李俋利老師也是,這段時間以自己對文化延續及感受力為主軸來教育學生,希望能讓孩子們接觸合唱及音樂藝術的過程中,為自己人生留下一個能夠延續一輩子的生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