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邱瑀庭專欄】阿嬤自殺了?疫情下失去據點生活,獨居長者的悲歌

專欄投稿

【邱瑀庭專欄】阿嬤自殺了?疫情下失去據點生活,獨居長者的悲歌

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
發布

 

文/邱瑀庭、 編輯/善耕365    
封面圖/pexels  (※備註: 此文事件發生於三級警戒下)

 

「娟姐(化名)你知道賣菜阿嬤(化名)自殺了嗎?」我問。
「怎麼會這樣….?上星期我還有打電話給他耶!」娟姐錯愕的回答。 

 

上個月的某天,我突然在聽到一陣救護車的聲音後伴隨驚悚的尖叫聲,似乎是有人自殺,婆婆媽媽紛紛跑出來關切,頓時打破巷子裡的安寧,從鄰居婆婆口中聽到的門牌號碼,竟然和據點中的「賣菜阿嬤」家的地址吻合!

 

「賣菜阿嬤」是我們對他共同的稱呼,因為她以前是靠賣菜維生的,現在一人獨居在社區中,由於曾經出過車禍造成賣菜阿嬤行動不便,兒子幫他請了看護,活動力不如以往,看起來有些憂鬱,但在社區據點活動時都會盡力配合,在照片中的樣子也是笑的很開心,跟其他長輩、工作人員們也都相處融洽。

 

今年初,賣菜阿嬤漸漸減少到據點上課,因為疫情的關係,沒有人發現異狀,就連三級警戒後,社區據點的娟姐(化名)也都有定期關心她,接到電話的阿嬤都是很開心的反應,直到上個月得知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 

 

曾經的美好,疫情前的社區據點 
我曾經在這個社區據點短期服務過,對於這個據點有著深厚的情誼,至今偶爾路過我還會進去閒話家常,在據點中深刻體驗了長輩的真實生活,自從這據點成立後,更促進長輩跟家人的關係更緊密,還會跟自己的小孫子說:「阿嬤也要去上學囉!」。

 

娟姐是這個社區關懷據點的靈魂人物,是據點站長兼照服員,從日常課程安排、聯絡老師、午後活動、設計教案、拍照、拿餐等都由他一手包辦。忙碌了一天,下課後依舊忙得不可開交,除撰寫工作日誌之外也要整理環境整潔與關心長輩健康等,沒有親身經歷過我無法想像據點是如此的忙碌。

 

社區關懷據點就像是長輩的安親班,有固定的上下課時間,豐富的課程安排,像是運動、韻律舞等,中午大家也會齊聚一堂共餐,而站長就像安親班老師一樣會進行電話關懷,如果有任何福利諮詢的問題,家屬也可以到據點諮詢專業社工師,協助資源連結與轉介,與當地醫院合作辦理健康講座,醫師也會提供疾病的專業諮詢。

 

除了有老師唱歌跳舞、做手工藝、做點心之外,在據點的每一天充滿著各種歡笑與淚水的溫馨小故事,有一次長輩去幼稚園當志工,喚起了每位長輩心中的服務魂,「老有所用,志在服務」透過身體力行付諸行動,長輩在據點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也讓我感受到據點在長輩們心中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每天去的地方不能去了,長輩的失落與剝奪
「下星期據點暫停供餐喔!」娟姐在群組發了這則訊息。
「本週開始課程改成線上喔!」過不了多久,升三級警戒當下娟姐又在群組發了這則訊息。

 

三級警戒後,社區據點工作最大的改變就是將服務從實體變成線上,雖然因為疫情不能見面,但長輩們透過line群組每天互相聯繫更新近況,頻頻在群組發問「什麼時候可以回據點上課」,看到這些我不禁心頭震了一下。

 

自從三級警戒後,聽娟姐說長輩們路過時還會特別注意據點是否有開門?這個每天充斥著歡笑聲、歌聲、清脆的麻將聲的精神寄託已不再完整,線上的服務仍無法取代與長輩們面對面的實際溫度,種種據點日常已短暫抽離了長輩們的生活。

 

 

賣菜阿嬤的離開,讓我更加關注到社區據點在長輩心中的份量, 在三級警戒下,我看見了長輩的失落與剝奪,據點不只是關懷,而是長輩們的生活必需品,這個微小的存在是長輩們生活上大大的支持。

 

據點人力資源窘境,獨居長者困難加劇   
社區關懷據點看似擁有許多資源連結以及政府補助,但就一線服務的娟姐而言,各方面資源經費還是相當的不足,例如中午共餐只能仰賴其他機構的廚房、還時常用黏土修補無法平衡的長桌… 

 

此外,更重要的問題是薪資天花板低造成社區服務人力不足,如上段所提及各項據點庶務都由娟姐包辦,一個人要服務整個據點顧及到18位的長輩,據我所知這裡已算是人力相對穩定的據點,其他據點還發生過半年內換過3位站長的狀況。

 

若有更多的經費可以投入社區,改善薪資天花板造成人力的不足,才有可能完善更多服務並照顧到長輩各個層面。時常在人力與資源上糾結, 是眼前許多社區關懷據點的難題。 

 

面臨營運的困難,未來據點的教材可能會採用付費方法來補足據點的營運,但這樣就違背當初設立據點的用意,也可能會讓弱勢長者退卻,據點因而陷入兩難的窘境。

 

在各據點中其實都有不少長輩獨居的狀況,娟姐也在思考是否有機會在社區中成立一個可以讓長輩們互相照顧的居住場所,對年長者來說,獨居會面臨許多問題(如:行動不便、病痛、伙食、情緒...等),若透過社區居住所成立,可以完善社會支持系統,那也許賣菜阿嬤就不會自殺。…..

 

長者為什麼自殺?  老人長年不被重視的心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的報告中估計,全球有2.6億人以上患有憂鬱症, 65歲以上的高齡者憂鬱症盛行率更高達10%,相當於每10個老人就有1個人患有憂鬱症。而在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 65歲以上的高齡者自殺率高達27.2%,高於其他年齡層的死亡率。

 

造成高齡長者之自殺原因,可能為多重因素所造成,慢性疾病或病痛所帶來的失能,加重心理的無望感,加上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步調緊湊,常常不小心忽略老年人的需要,忽視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這個詞帶有貶義意味,帶有過時、失能、無用等隱含。

 

許多老年人只能聽從「年輕」子女的安排,生活缺乏重心在家中渾渾噩噩就過完一天。

 

今年5月因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台三級警戒下,許多長輩被迫關在家中,因此阻斷了與鄰居交流的管道,曾是「生活重心」的社區關懷據點也因此暫時關閉了,我們也無法實際觀察到長輩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像年輕人與青壯年活躍於社群媒體,生活中少了與外界接觸的連結,不免產生憂鬱情緒,尤其以獨居長輩最為嚴重,長久下來累積的負面情緒也是造成老年人自殺的其中因素。

 

走入社區看見據點,接住每個失落長輩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年開始推廣「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概念,其意指高齡者的健康、參與的過程,「參與」是活躍老化中的重要因素,社區關懷據點正帶給長輩們一道參與的可能。

 

我想念著賣菜阿嬤的笑容,思考著 …. 
如果我們能早些改善據點的資源及人力不足的情形,也許就能早點發現賣菜阿嬤的狀況,而這樣的遺憾可能就不會發生了吧!

 

在制度完善之前,我們也能從自身做起,適時的關懷與問候,能多少減低許多憾事的發生,也可以主動走入社區據點,與長者們一起參與社區活動,並關注發現長輩們的需要。若發現長者出現情緒困擾,但家人無法照顧時,也千萬記得轉介的重要性,轉介專業醫療資源並尋求鄰居及里長之照護與協助。

 

隨著年歲漸長,步入老年,面對身體的退化,無法跟上周遭的改變,這樣的你,是否也希望獲得友善的陪伴呢? 讓我們一起發揮守門人精神,盡可能地溫暖地接住每個失落的長輩。 

 

※ 珍惜生命,生命無價 。自殺防治專線: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張老師1980 

 


【作者資訊】
作者:小太陽社工師-邱瑀庭
社會工作是一個以生命服務生命的職業,期許自己以一個專業的角度用溫柔的筆觸寫出對生命的體悟,像一顆溫暖的太陽照亮世界黑暗的角落。
△ Instagram :  littlesun_sw
△ FB : 小太陽社工師的小小日記

 

善耕雲端找公益,服務學習真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