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找出童年的微光 - 顛沛流離的難民兒童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長期的領土爭議,長期以來持續衝突不斷。近年2023年10月7日開始,更是爆發最激烈的一場戰爭 – 由巴勒斯坦武裝團體為首的哈瑪斯(註1)與以色列國防軍爆發武裝衝突。大量平民在此次戰爭中遭到殺害,有2百多萬的巴勒斯坦人以及20多萬以色列人分別在加薩以及以色列境內流離失所。至今年1月,雖然加薩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但3月18日時,以色列又再次轟炸加薩走廊。
在加薩的人民們遭受了無數的苦難。加薩衛生官員告知在戰爭中喪生的數萬名巴勒斯坦人中,估計有1.5萬人是未滿18歲的未成年孩童;聯合國估計,至少還有逾1.9萬名兒童成為孤兒。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稱,無家可歸的兒童近100萬,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名兒童喪生。
根據研究,在衝突地區長大的小孩的身心健康、社會福祉和發展終生都會受到影響。戰爭衝突對倖存兒童的心理影響深遠,影響範圍廣泛,從焦慮、憂鬱和自殘風險的增加,到壓力帶來的身心影響,例如胸痛、呼吸困難和言語障礙,同時還會有反應性攻擊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戰爭爆發後,一家位於巴勒斯坦、原本致力於教育與女孩賦權計畫的慈善組織迅速轉型成提供食物、醫療援助以及兒童的心理急救應變工作,目的在緩減災難和恐怖主義事件發生後立即出現在兒童身上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該慈善組織進行方式除了談話療法外,也會舉辦排球錦標賽、玩傳統的巴勒斯坦遊戲,以及在收容所舉辦由一群巴勒斯坦截肢運動員組成的足球比賽…等活動,像這樣基本日常活動的陪伴工作相當重要,因為這些能夠促進創傷孩童的心裡歸屬感。

駐點在加薩的無國界醫生組織(MSF)也到診所和醫院為兒童提供諮詢和娛樂活動,包括遊戲和說故事。
無國界醫生組織裡的精神科醫生表示 : 在當前衝突中流離失所的兒童的需求相當「巨大」。
「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充滿愛的成年人的陪伴、心理和情感安全支持,但這對目前的局勢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加薩的每個人,包括成年人,都面臨威脅,得不到保護。」

在加薩地帶中部城市的一所學校的避難所裡,牆上正在播放動畫片《海綿寶寶》,是由筆記型電腦投射到牆上一張臨時搭建的布上而來的,孩子們看著動畫角色的滑稽動作,點頭微笑著——其實,這所學校已經停課五個月了。
「孩子告訴我們,他們想看電影、玩遊戲,想做一些讓他們感覺盡可能正常的事情。」

自由加薩馬戲團(FGC)成立於2018年,是巴勒斯坦草根組織之一,與前面提到的慈善機構一樣,它也是迅速適應了緊急局勢,在此次戰爭中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需求馬上提供了適應性的支持服務。
團隊們來到位於沙漠和加薩城郊區臨時搭建的的帳篷營地內,分發食物包和餅乾給孩子們,同時讓孩子欣賞傳統的瘋狂馬戲表演和訓練帶來的歡呼聲。
「音樂和舞蹈可以應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憂鬱症,並幫助孩子們感到更安全的工具。」
「你們為我們帶來了歡樂,讓我們忘記了轟炸的聲響。」一位九歲男孩在欣賞馬戲團時笑著說。
戰爭不只是數字的累積或國家種族宗教之間的紛爭,而是一場對兒童人權的殘酷撕裂。自2023年10月以來,加薩地區已有上萬名兒童喪生,近百萬孩子無家可歸,連最基本的安全與尊嚴都被剝奪。他們不是士兵,卻成了戰爭最沉痛的代價。
面對這樣的現實,加薩的慈善組織、醫療團隊與馬戲團正努力用一場場遊戲、比賽與表演,為孩子找回一點「像是正常生活」的感覺。雖然他們不是拯救世界的超人,但他們正嘗試透過這些日常娛樂,拯救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戰火中仍能感受到一絲人性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