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豐我們絞盡腦汁,給孩子擁有走出困境的能力
(文/余柏翰)
107學年度,南投縣南豐國小開始了善耕365音樂計劃 ─ 成立了合唱團,其中擔任教導主任的劉淑慧,在這間學校服務已經超過17年,學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暸若指掌,也知道這所學校的學生在這片土地上面臨怎樣的難題,很幸運的,善耕365音樂計劃和南豐國小的孩子有了結合,成為他們走出偏鄉的其中一個可能,但不只是合唱團,劉主任還透過了各種多元的課外活動,希望讓這群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未來擁有面對大環境的生存能力。
在地文化的傳承 V.S. 接觸外在文化提升學習刺激
南豐國小身為原住民賽德克族學校,被認為背負著文化傳承的責任,但劉主任並不這麼想,他認為族語、原住民文化傳承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家庭教育,而非一昧地把責任交給學校,比起這樣延續傳統的責任,劉主任更希望學校是個能提供學生們接觸更多文化刺激的場域。
「這幾年來我們學校的老師們開始主動去爭取一些能夠帶回學校的資源,針對孩子不同的興趣來拓展他們的視野,其實我們的孩子課業不是很好,但老師們並不認為一定要這麼看重學科成績,我們倒是希望孩子們能有好的品德和自學的態度,既然學業成績的提升有限,那為何不讓這些學生多接觸、開發他們不同的智能,擁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當然,多元學習對於學生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以藝術相關的課程來說,每個學生的天賦不同,但主要希望能激起學生對於有興趣的事物產生積極性,提升學生對於學習的自發態度。
總歸來說,要在短時間內看見很大的改變或許很困難,但基本上孩子們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改變是,比較敢於展現自己,這也是劉主任認為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最珍貴的收穫,而身為教育者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堅持,持續的讓大家看見這些學生改變的成果。
資源有很多種,實質的捐贈已經飽和,我們需要激發孩子的潛能
對於一般人而言,都會認為偏鄉學校處於缺乏資源情況下,但劉主任有不同的想法,其實這幾年來捐贈給偏鄉的資源很多,但偏鄉很大,南豐還算是處於容易接收到這些物資的地點,所以劉主任表示:我們這邊資源已經足夠了,希望能把這些資源往更山區的學校去捐贈。此外,南豐的老師們也把重心放在好好提升學生們心理上的刺激,希望帶給學生的是多元的教學內容。
大概從三、四年前,南豐國小開始頻繁的邀請、設計不同的多元課程給學生接觸,諸如大提琴、合唱團、茶道等等,有別於過去一個學期僅有一次有單位捐贈物資時,才會進行結合性的活動,現在學校的老師們只要覺得學生對什麼樣的事物有興趣,就會去找相關的專業人才來學校分享、教學,希望這些孩子雖然在偏鄉接受教育,但是一樣能透過多元學習來刺激自我的自學意識。
劉主任也說:「我們學校的學生很單純、很天真,老實說這些孩子並不會去思考太多關於學習上的事物,我們也想過在課堂上學習的學科難道無法激發學生自學的意識嗎?或許多少有一點,但總覺得成效不大,我們的孩子還是比較被動,所以我們才希望看看能不能透過其他的方式,來加強小朋友這一塊的刺激,這是我們想努力的。」
堅持多元學習的最大敵人:彈性時間的不足
談到已經實行的108課綱,讓原先學校有的彈性領域變成正式的課程,這樣的轉變在課程設計上讓老師們傷透腦筋,畢竟成為正式課程就必須配合全校學生考量,這也意味著臨時性的短期體驗活動將會瞬間減少,課程被既有的安排所侷限了,老師們很難去爭取與學生興趣有關的講座或體驗來做為教學上的變化。
「除了合唱團是透過課後的時間練習並不受影響,學校很多原先的多元課程都因為這樣的轉變,必須將整個學期的課程化為課綱先規劃起來,自然而然彈性時間就少了,一次性的演講或體驗課程真的變的困難重重。」劉主任說,要如何讓學生能在有限的校園時光裡多接觸、多看多吸收,成了南豐國小主任與所有老師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這條路走得很辛苦,未來的盡頭更看不見,但對於這一群在偏鄉學校努力的教育者來說,盡可能的給這些孩子一個多元的學習環境是他們的使命,這也讓南豐遇見了善耕365,透過音樂計劃能夠一起攜手,讓孩子從被看見開始,尋找屬於他們未來一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