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老 但你真正了解「長照」嗎
圖、文/善耕365
91歲的陸奶奶,先生是榮民,夫妻兩個人一起從大陸來到台灣,由於沒有生小孩,在先生過世後,就只剩下她獨自一人,雖然鄰居和朋友偶爾會來看她,但是她不喜歡說話,也不愛吃東西的個性,總讓人覺得難以親近;但自從半年多前,開始有社工的人員,進行定期的訪視、陪伴和關心後,發現到她的心態,竟然有了慢慢的轉變,不但開始期待到訪的日期,還會開心的化好妝來迎接,而且走在路上也會主動打招呼,從獨居孤僻的生活模式,已經可以開心的與人互動了。
根據統計得知,女性長者通常都比男性長者更會照顧自己,也比較樂於接受外界的幫助,所以狀況比較簡單,但是像另一位因中風而半身不便的黃爺爺,住在一間沒有房門,又是頂樓加蓋的房間中,生活困苦而簡陋,雖然急需照顧和服務,但卻因面子問題,不肯接受幫忙,各項生活雜事仍執意要自行完成;而每天都面帶笑容的余爺爺,小孩出生就是重度的智能障礙,從小就在機構生活,太太過世後,他也因為中風成為雙殘家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樂觀,也說不需要任何的協助,但行動不便加上沒有存款,還要固定每週去探望60歲的兒子,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孤單一人的情況,讓人非常心疼。
長照計畫上路,「在地化」所面臨的問題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結果,發現台灣老化的速度超乎預期,到了2025年,台灣社會裡每五人就有一個老人,將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年的選戰,每一位候選人都有提出相關的長照政見,其實為了減輕未來社會上照顧的壓力和負擔,政府從2007年開始規畫長期照顧10年計畫,以及現階段接續的長照2.0,目的就是要改善長者的各項福利,讓經常發生在新聞上的悲劇不再重複上演,但是中華長照協會提到:「長照十年計畫(長照1.0)是最初階的版本,當時僅提供服務對象基本的需求,照服員以每週限定的時數,進行居家的照顧服務,因此有許多人無法得到相同的福利,雖然後來經過反彈的聲浪,推出了改良版的長照2.0,但若以日本和荷蘭相對,還是不夠完善,無法達到真正落實服務對象的需求。」
相較於台灣的長照政策,日本和荷蘭應該是全球長照福利政策中,推行最好、最完善的2個國家,信義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的主任則說:「一個好的福利政策,是需要因地制宜的,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和想法,不是全盤抄襲,就可以達到改善的功效,如何將歐美、日本…等國外優良的福利政策和做法,透過仿效和學習後,進而實踐在地本土化的應用,這才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像台灣的長照政策走向,是與日本比較相似的,唯一不同的是還沒有走到介護保險的階段,介護保險的制度就是繳納費用後,要有對應的服務品質和內容,但目前因為各項的資源還是不夠,所以還無法達到這個階段。」
而台灣現行的長照狀況,則是各項服務過於零散,每個單位負責各自的業務,互相卻都沒有進行資源的整合,導致當遇到一個個案的需求,目前卻還沒辦法從頭到尾落實,一貫性的提供給服務對象,這才是最大的問題;雖然政府在長照政策的部份,想要完成的項目很多,但仍在培育成長的階段,若未來的資源整合不當,可能會影響整個長照計畫銜接的進度。
長照1.0和2.0的不同,服務的轉行和改善
雖然有人提到,不論是舊的長照1.0,或是現在修改後的2.0政策,其實都還沒符合民間真正的需求,因為像長照1.0規定,一週限制2個小時的時數,對於主要照顧者,或是家中有老小的三明治族來說,根本沒有實質上的幫助,還是要在工作職場和居家照顧中進行選擇,帶給他們長期極大的壓力,也導致發生不少弒親後自殺的社會悲劇事件。
但是就剛剛談到因為國家的不同,造成民眾的想法不一樣,其實光是在台灣的不同地區,就已經明顯看出來這樣的狀況了,每個地方社區內的特性、狀況,和人口結構都不相同,加上家庭環境…等的各項因素,讓每個長者都有不同的需求,而這就是政府在長照2.0中,所做的努力和改善;單單照顧者的背景,就有專業度的不同,護理師可以輕鬆上手,了解個案的病情、血壓、心跳…等各項生理的狀況,但可能不知道要如何協助個案媒合志工需求,以及申請各項的福利資源;而社工師則剛好相反。
長照計畫中的照管專員,都來自各個不同的背景(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社工師…等),所以就有規畫所有面向的基礎專業,加入在訓練的課程之中,但在經過長照1.0實際運作後發現,長照的資源並沒有想像中的成長起來,為了改善這個狀況,政府取鏡了台北市石頭湯的經驗,結合各個地方社區現有的資源,推動更新版的長照2.0,成立了A、B、C三級的服務單位。
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為失能者擬定照顧服務計畫,以及連結或提供長照服務。
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專責提供長照服務,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居家護理、社區及居家復健、交通接送、餐飲服務、輔具服務、喘息服務…等。
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提供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服務個案由照管中心評估CMS的分級後,依失能的情況分為2~8等級,2~3為輕度、3~5為中度、7~8則是重度,再由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將客製化的服務內容,派案給複合型服務中心(B單位)的照管員進行居家的相關服務,但為了避免回到先前社、衛政分開擾民的問題,A單位的個管師和B單位的照管員,需要先行溝通一起前往,不但可以節省資源,還可以達到互相交流的好處,而巷弄長照站(C單位)就是所謂的社區關懷據點,用以補足B單位居家服務項目中缺少的部份,例如B單位沒有提供送餐的服務,就請服務的個案到C單位一起共餐的概念。
而香柏樹長者社區關懷據點,就是一個提供長者服務的C單位,據點主任提到:「我們的服務內容,和A單位相比較為不同,他們像是個案管理,由專業人員進行各項客製化的規畫和協助,而我們則是像是朋友之間的互動交流,希望每個長者都可以在陪伴下,從中找回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減少因獨居和憂鬱症,造成『孤獨死』的老年悲劇,也希望讓長者們可以保持健康的狀況,多進行一些相關的活動,促進他們自身的活動力,就不會形成一項社會的問題和負擔。」
人力資源是長照發展上的難處
由於台灣的老化速度太快,比日本或其他國家都快速和嚴重,所以導致我們的長照政策在相較之下,也成長的過於緩慢;而另一項最頭痛的就是人力資源上的缺乏,不論是陪伴需求的志工,或是居家服務的照服員,都有年齡層偏高的情形,香柏樹長者社區關懷據點說:「現在的年輕族群大多數多沒有擔任志工的意願,20~30歲的人認為做志工沒有實際的價值和報酬,當這個階段沒有志工服務的經驗和習慣後,未來就不會再有擔任志工的機會,未來可能會造成一個嚴重的斷層。」
而照服員的部份,中華長照協會則說:「是因為現行的薪資結構太低,而且加上社會大眾的觀念明顯不足,照服員時常被僱主當成清掃、採買,或是其他的勞力來使用,也讓其專業資格和價值受到嚴重的質疑,無法吸引比較年輕的人,一起加入這樣的行業。」信義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的主任:「若單純想利用引進外籍勞工填補人力缺口的話,不但無法保障本國勞工的權益外,服務的品質也沒辦法提升,而且會一直輪迴在進行勞力輸入的事情,和後續相關的社會問題;長照服務法雖然已經有納入相關的規畫和排程,但是在短時間之內,不可能達到快速提升薪質的目標。」
信義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的主任補充到:「長照10年計畫後,本來就是要接著推動長照保險,但中間仍需要一個緩衝的階段,就是現在所謂的長照2.0,先讓應該到位的資源都就定位後,再繼續朝向長照保險的目標來邁進。」所以現階段除了希望能帶動社會大眾正確的觀念,並促使政府更重視長照福利的相關配套措施外,最好也能和日本一樣,達到推動長照保險的制度,或是把長照納入全民健保的體系之中;不過政府在長照政策的後續規畫上,不能再一直改變和轉彎,像是將全齡化納入長照範圍的調整,雖然身心障礙者們也有長照的需求,但和老人長照的需求一定不同,所以最好還是專案的細緻化處理,而不是統一納入就可以解決的,如此未來才可能讓所有需求的人,都能得到適合的協助和資源。
(特別感謝,中華長照協會「關懷獨居老人照護計畫」、信義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以及香柏樹長者社區關懷據點,接受專訪並提供相關照片)
善耕雲端找公益,服務學習真Easy!